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2, 2008的文章

致2008第一期音樂詩學學員信

各位2008音樂詩學第一講的伙伴們,你們好: 這封信在我的「工作清單」中快一個月,光是開頭就重寫了好幾次, 不是想為自己的延宕解釋,而是想向各位表達, 我對各位的參與有多麼感謝,以及我對這個講座心中的期許。 我對在自己生長的土地總抱持著一種天真的期待, 從表象來說,是懂得珍惜藝術文化與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們, 然而就深層的意義來說,是對人存在的本質性覺醒與疼惜, 使人們能更進一步「思念永恆」。 我曾與廷彬大哥在CPC的工作伙伴聿紋聊到專案管理, 她說那是一個範圍界定清楚、執行期程明確的思維方式, 我回答她說,的確,但參與專案的人, 若能明白這個有限的專案在永恆中的價值, 這個專案才有真正成功的可能性。 我們每個人,不正是以有限的生命,在參與無限的存有? 正如一首樂曲,它給我們的啟發,似乎是從亙古就存在, 像一道從未停止的溪流,朝向永恆流去, 而我們,無論是演奏者,或是聆聽者, 並不是操作樂器或音響來創造樂曲的存在, 而是去參與它永恆的存有。 「黑夜的詩學」,不也正是如此? 談到詩學,各位可能會疑惑,「黑夜的詩學」真的有學問可言嗎? 然而我想告訴各位,有外在侷限性客體可供研究,只是學問的一種, 黑夜的詩學卻不屬於此類,它是主體性的,發散的,指向永恆的, 主體性表示它與感受的主體息息相關,並不以求取客觀結論為目的; 發散的表示它沒有明確的疆界、沒有窮盡的一天,也隨時會加入新的體驗; 指向永恆則是最難解釋的,簡單地說,它是助我們與永恆產生聯繫的, 無論是去感受永恆的事物,或是使我們肉身的有限昇華為永恆的存有。 而這些都與詩學的定義:「事物的構成」有關,只是這裡所謂的事物, 是一種不夠精確的說法,事實上這裡的事物,指的不是別的地方, 正是自己內心深處存有的狀態。在過去曾參與過EMFA系列課程的伙伴, 至此應該能夠體會,其實詩學的內涵在過去的課程中就已點滴注入, 無論是生命圖的建構,或是元素探索的過程, 我一點一滴地將話題引入詩學的核心, 並且在路程中為各位安排許多藝術作品,陪伴著各位經歷這場心靈之旅。 各位可曾知道,介紹給各位的藝術作品, 其實每一闋,都曾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感受? 以這篇書信,我想做為第二期詩學課程的開場白, 因為第二期的課程,我將把焦點轉移到藝術作品的細節, 然而我不想讓它流於坊間的藝術欣賞, 承繼著第一期課程的基礎,我相信它會是一趟深刻的心靈之旅。 近來因為

黑鬚馬偕

承繼著先前總譜的思維 最近很幸運地有機會前往聆聽作曲家金希文首部歌劇 《黑鬚馬偕》樂團部份的排練 加上手上有作曲家親筆稿總譜的影本 因此接下來我會試著把一些觀察總譜的筆記 特別是由超領域思維觀點出發的部份 隨手記在這裡 雖然在與作曲家交談的過程中 我還掌握不到更超越的部份 但希望總譜和字跡可以給我一些線索